互联网用语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高级( 四 )

这些创新的语言也曾被用来播下分裂的种子,或是用来传播仇恨言论(hate speech),麦卡洛克并没有花费过多篇幅讲述这些案例,但她承认,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许多表情包被别有用心地利用,让“令人厌恶的信仰看上去啼笑皆非,引人注目”。由于自己的职业,在看待非正式用语的风靡现象时,麦卡洛克会更多地看到它的积极影响。“作为一名语言学家,”她写道,“最令我无法抗拒的地方在于,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对这种语言形式如此擅长,我们还没真正对其进行过深入思考,这种语言形式就这么自发地诞生了。”

然而,还是有人埋头书本,毫不妥协,把正式书面用语的规则奉若神谕,每当他们看到“捂脸”表情或是讽刺意味的波浪号(~)时,都会退避三舍。对于这些人,麦卡洛克向他们表示了同情与理解,并对他们伸出了橄榄枝。她同时也建议那些网络用语达人放松自己,并试着驱散“误入歧途的语法学家的幽灵”,这些幽灵让“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整个前景略感不安”。

在《因为互联网》一书中,麦卡洛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特定时期的点滴情况,以及这种特定现象的产生原因,这本书并不想要纠正什么,也不求永久流传”。她表示希望那些精通网络用语和文化的人们保持谦和的态度。“在交流规范中‘取胜’并不能真正让我们创建成功的对话,”她写道,“无论是由于担心对方以为自己生气,而在所有短信中都省去句号,还是永远在铃响两声后接听固定电话,都不能说明什么。只有当对话的双方都互相帮助,以求双赢时,我们才能实现成功的交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