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累及民企:除了抛售电站,新能源企业还能如何自救?( 八 )

这两年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由于民营企业现金流吃紧,主动权正在向买方转移。“民营企业也知道华能在大量收购新能源资产,也会存在漫天要价的情况,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会谈下去,因为一开始就这样并没有诚意,我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向新能源资产的大举进军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工作节奏上的转变。

据上述人士回忆:“以前集团公司大楼的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五,现在忙得集团领导的会议只能放到周六开,并且所有领导都会到齐。再比如,之前集团公司的食堂,只有几十个人用晚饭,现在几百人用晚饭都是常事。”

洗牌?

显而易见的是,在与金融机构以及电站收购方的博弈中,新能源企业处于较为明显的劣势。

一位从事新能源电站融资租赁工作的人士表示:“光伏行业目前正处于尴尬期,一方面国家在去补贴,另一方面电站还不能完全做到平价。”

在他看来,电站的收购方,偏好收购大型的地面电站,但这类地面电站没有现金流。报表上有利润,实际上需要拿钱不断往里贴,这样的项目显然是不成立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