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C和KOL,不同的社交人生( 七 )

拿老衬举例,属于典型的后进入者,自己公众号文章读者寥寥,但真实阅读数据,却远远不止表面看上去的那样——

首先,每篇原创文章有不少头部公众号转载,文章真实阅读量=多个头部大号阅读量之和,数据超过了很多所谓的大号;其次,每篇内容同步发表在各个头部媒体专栏,媒体专栏文章阅读量=PC端+App端+各大新闻源渠道,不仅有专业性背书,内容生命周期也很长,阅读量更是无法计算,这是很多老KOL都不具备的;最后,每篇文章确实都是用心之作,内容深度力求超越市面上所有同类选题,这本身就对读者具备极大价值。价值=(新体验-旧体验)-转换成本,这个产品公式同样适用于内容,喜欢阅读同样选题的用户,早已看过很多类似观点,如果没有更深、更广度的解读,即便阅读数据量再多也不会产生任何实际价值。

因此,小号KOL也是KOL,不是KOC。

05

站在社交与电商十字路口,我们到底何去何从?

电商驱动社交,这属于KOC方式,比如商品评论区、购物论坛、旺旺群、导购返利平台等,基于电商本身的社交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刺激消费者的互动体验和购物关系,再加上商品详情页为用户打造品牌情感,更加鼓励用户冲动购买和建立共同话题社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