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洋债“爆雷”追索僵局:中介机构会担责吗?(11)

2015年,交易所民企发债数量为99只,金额为1753.15亿元,占交易所总发行比例为15.4%和19.1%。而到了2019年1-6月上述比例变为13.5%和10.9%。此外,从全市场情况来看,民企发债占总体金额比重更低,2019年1-6月,全市场民企发展占整体比例为6.4%。

根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违约债券中,公募债券共95只,规模为895.65亿元;私募债券共123只,规模为686.77亿元。从历年的数据梳理可以看出,2016年及之前,违约债券多为私募债;2017年以来,公募债违约明显增多。相应地,债券违约处置进展、投资者维权乃至诉讼纠纷等各类问题逐渐受到市场关注。

目前,债券违约处置方式以发行人破产重整、自筹资金和债务重组为主,整体处置期限较长。

经了解,目前市场上与“五洋债”情况类似的小公募并不多,当前尚未兑付的“16中安消”有一定相似性。“16中安消”(代码:136821)由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中安科”)2016年11月在上交所发行,本金规模为11亿元,期限为三年,附第2年末发行人上调票面利率选择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是面向合格投资者的小公募债。由于中安科2015年12月非公开发行的3年期可回售公司债“15中安消”(代码:125620,发行金额:5亿元)在2018年5月发生实质性违约,引发了“16中安消”的交叉违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