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率有所下滑,中国人不爱存钱了?( 三 )

简单来说,如今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心态好、很自信,自然敢“买买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年轻人正成为消费主力军。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18—34岁年轻人的月储蓄平均为1339元。

在北京某高校读书的刘烨从小学就存钱,也喜欢花钱。她说,存钱一方面是为了应急,另一方面是满足一些小心愿,比如买一些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奖励自己。不过,在购买一些高价产品时,即使有能力直接付款,她也会选择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做分期付款,这在年轻人中间正成为时尚。“消费容易冲动,要控制好自己。”刘烨为此设置了一条消费红线——每月不能超过4000元,因为“欠钱太多会有压力”。

“‘95后’和‘00后’生长于富裕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他们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延迟消费偏好下降是符合逻辑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表示,随着更多孩子长大,今后这一现象会进一步增多。

需要指出的是,房价多年上涨、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养老与医疗等刚性支出增加,也是近年来延迟消费偏好下降、居民储蓄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王军认为,延迟消费偏好下降与储蓄率降低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因为追求美好生活必然导致即期消费动力提升、储蓄率降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