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率有所下滑,中国人不爱存钱了?( 五 )

信用卡、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越来越多,导致未偿信贷数额大幅增加,推高了金融风险。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97.43亿元。而在9年前的2010年,这个数字还只是88.04亿元。另据统计,近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4500万。信用卡“卡奴”“花奴”现象开始出现。

王军认为,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量高速增长和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信用卡、基于互联网的信用类产品、消费金融类贷款、现金贷等信用类消费贷款多头共债与相关风险急剧上升,造成信用卡逾期未偿数额增加。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部分信用卡持卡客户个人财务状况变化较大,而部分商业银行过度追求商业利益,未能及时掌握这些变化,导致相关问题和风险较为突出。

一些商家的不当营销方式也在推波助澜。有的广告将消费与身份、阶层、品位、智商、爱情、亲情等联系起来,诱导人们过度消费。

正常来说,合理的超前消费有利于改变传统的长辈积累资本和财富、子孙不劳而获的现象,还能有效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然而,不合理的超前消费可能走向反面,对个人来说,加大经济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生活稳定;对国家和社会来说,会诱发产生极具破坏性的享乐主义之风和不切实际的浪费文化,造成社会“信用危机”,加大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2007—2008年的“次贷危机”,都是前车之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