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卖出去的不隔夜商品去哪了?“不隔夜”的猫腻有多少?( 三 )

“不隔夜” , 以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玩家的定义 , 即商品上架销售时间不超过24小时 。 被冠以“不隔夜”标签的商品 , 通常有着常见、短保、贬值快等特性 。

这其中 , 以生鲜品 , 尤其是蔬菜为甚 。 肉类、烘焙也是常见品类 。

从盒马日日鲜 , 到物美的“每日鲜” , 再到生鲜传奇 , 不仅是线下以生鲜售卖为核心的卖场、社区店打出“日清”招牌 , 这股“不隔夜”的风潮 , 已然吹到了线上 。

诚然 , “不隔夜”的招牌打出 , 着实比隔壁几天没上新的蔬果店看起来要新鲜不少 , 但这简单三个字背后的猫腻 , 却少有人关心 。

首先 , 怎么才算不隔夜?

做过生鲜的人都知道 , 从种苗品质、种植方式到采摘时间、物流运输、仓储、包装、理货上架 , 影响鲜度的因素是多重的 , 绝非简单时间二字可以涵盖 。

以几天前的一则新闻为例 , 卡车司机刘师傅在8月10日从湖北出发 , 运输一车鲜花生 , 途径湖北、湖南 , 都走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无需缴纳过路费) , 但12日傍晚途径南宁时 , 由于路上太热导致水分蒸发 , 花生被晒干 , 因此被收取1000元通行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