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卖出去的不隔夜商品去哪了?“不隔夜”的猫腻有多少?( 六 )

在对销量预估有误的情况下 , 一味强调自己商品新鲜“不隔夜” , 余下没卖出的商品 , 弃之可惜 , 留下又砸招牌 , 可谓是烫手山芋 。

其三 , 消费者真的关心“不隔夜”吗?

“不隔夜”的核心是让消费者能够随时享受最新鲜的商品 , 但这种新鲜的背后 , 是不再囤货 。

不然 , 不隔夜的蔬菜买回去 , 在冰箱里放到打蔫 , “不隔夜”还有什么意义?

但在中国人的消费行为模式下 , 想要做到这点很难 。 主打不隔夜的蔬菜肉品 , 直接瞄准的是家庭餐饮场景 , 而众所周知 , 中餐材料丰富 , 以小家庭为单位很难做到买一顿吃一顿 。

有时候 , 买新鲜的 , 可能是为了能在自家冰箱里多坚持几天 。

对于这样的消费者来说 , 不隔夜的需求存在 , 但决计不是刚需 , 因为不隔夜≠一定比新发地更新鲜 。

“不隔夜”的背后 , 是经济学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