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抢食新蛋糕:一只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诞生记( 三 )

产品说明书显示,其募集规模上限为3000亿元。“如果20%的钱投向权益这块,那也有600亿,相当于一个中型基金公司的权益规模了。要知道,这还只是一只产品的体量。”正因如此,崔琦对界面新闻采访人员表示,公司从上到下都像被“打了鸡血”,最近一段时间,高层几乎每周都会去拜访理财子公司客户,主动向他们推介指数产品。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某银行分析师对界面新闻采访人员表示,从内在动因来看,理财子公司参与权益类资产投资是必然趋势,但由于银行尚未搭建起成熟的投研团队,自上而下的指数化模式既能发挥自有品牌,又能形成规模优势,恰好可以解决当前理财公司净值化发展中的痛点。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对合规的理解与公募基金存在很大区别。公募基金遵从理财新规、资管新规、基金法等各种法规条例的要求,从产品设计、开发、备案到营销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证监会的强监管。而理财子公司遵从是资管新规和银保监会的要求,其产品受到的限制比公募基金小很多。

“沟通的过程并不太顺利,我们把反馈给到他们后,对方并不能理解,他们负责人直接说,‘我觉得没有问题,我们不受证监会管’。”崔琦颇为无奈地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