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抢食新蛋糕:一只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诞生记( 五 )

“一般而言,银行在选择委外管理机构时,会对市场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筛选,因为每个机构在细分领域的营运能力和风格并不相同。”一位银行资管部门人员对界面新闻采访人员说道。

林刚曾一度以为,凭借多年在指数投资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业界的良好口碑,公司拿下这个项目的胜算很大。

尽管业内普遍担忧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出现会对基金行业产生冲击,但短期来看,更多公募基金看到了机遇,尤其是像林刚所在的机构这样的“优等生”。与指数公司一样,他们也看好理财子公司的资金体量,若能建立起持续深入的合作,仅就委托管理的费用也是相当可观。

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理财子公司与公募基金将长期处于竞合状态。“理财子公司发展初期更多延续原资管产品优势,重点发展固收产品,而公募基金在主动权益类、量化投资等产品中优势明显,两者可以形成差异化发展。银行理财子公司可通过FOF、MOM的形式与公募基金合作,增加自身的投研能力。”德勤中国风险咨询合伙人曹樑对界面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竞标异常激烈。“消息一经公布,几家头部基金公司一拥而上,最后华南一家综合实力居前的公募基金中标成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