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核电丨核电深度研究报告之二:曙光已现,锐者当先( 二 )

◆ 风险提示:核电审批项目、在建项目的推进情况不达预期;三代技术造价过高、上网电价不及预期。

核心观点

虽然近年用电增速随着GDP增长放缓而有所下移,但从人均用电量的角度来看,我国电力需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5G、泛在物联网的推广以及新能源车、智能家电的普及将进一步催生电力需求。凭借基荷电源属性,且高效、稳定、环保,核电机组利用率常年维持高位,盈利水平得到保障。

2018年至今我国有9台核电机组相继投产,容量达到1117.4万千瓦(总装机达到4698.1万千瓦)。机组密集投产,三代核电商运拉开帷幕。本轮投产机组多采用三代技术,顺利运转初步验证了其安全性,为规模化建设打下基础。

目前我国已经获得核准的在建电站有10台机组,容量为1110.8万千瓦。在建机组的大部分设备已交货,进入最后的安装、调试阶段。在建机组推进顺利,两大运营商增长可期。中国核电在建/商运的比例达23.9%,中广核电力在建/商运的比例达25%。

核电项目前期投入昂贵,导致折旧成本较高。因此,核电运营商具备现金流充沛的特点。作为“现金牛”代表,水电龙头长江电力的投资价值已经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我们认为核电运营商亦具备类债、逆周期等属性,中长期配置价值优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