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价到平价,我们该如何看待全球智能穿戴市场之间的次元壁?( 二 )

不难发现,如今智能穿戴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个市场、两套系统”的状况,北美市场由高价产品引领增长,中国却由中低档价格产品引领增长,导致中国市场虽然比北美市场规模更大,价值却相对更低。

这种两套系统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在可穿戴设备继续“逆袭”的前路上,厂商又能否抓住其中的机会?

错位的开始:2014年的小米手环和苹果手表

在中美市场的差异之中,小米手环和Apple Watch是其中两款关键的产品。

同样都是在2014年,第一代小米手环和Apple Watch分别在中美两国市场推出,标志着这两个市场分别开始进入“手环初步开拓”和“手环手表”两个不同的阶段。

在“苹果表”推出之前,智能硬件创业企业Fitbit在2011年左右就已经推出过了非常成熟的手环产品,包含计步、卡路里消耗、睡眠记录等等功能。因此苹果手表的推出,人们的期望也并不在健康数据追踪这一项之中,而是更多的将苹果手表看做是手机的延伸。虽然初代Apple Watch在口碑和销量上都不够理想,但也为北美市场奠定了产品发展方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