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价到平价,我们该如何看待全球智能穿戴市场之间的次元壁?( 七 )

而能够帮助中国品牌找到溢价空间的,是如今智能手环向智能手表市场转移的现状。IDC报告显示,从去年到近年Q1,成人智能手表的销量增长势头一直很猛,其中原因是相比智能手表,手环在功能和使用场景上已经出现了落后。在这个市场转型的关键时刻,又恰逢资本市场相对冷静,很难再出现资本催生的价格战,对于以华为、OV为代表的手机厂商来说,此时正是优化产品体验,进一步教育市场的好机会。

当然,除了目前最能代表智能穿戴产品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以外,其他类型产品,尤其是智能耳机和智能眼镜的增长也不容小觑。新硬件类型的出现,打破了所谓手机与手环/手表之间的生态连接,反而更加考验语音识别、音质等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对于海内外的厂商来说,都是一次重新起跑冲锋的机会。

在5G到来的前夕,新终端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关注。实际上从智能手表到智能音箱,中国和北美这两大市场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差异性和区隔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智能穿戴厂商究竟会走出怎样一条道路,就变得格外令人好奇。

虽然走向全球并不是企业的必要目标,但严苛条件的下开拓之路,反而更显传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