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拼多多的“超预期”,得用道家这套方法论( 三 )

相比两位前辈,拼多多更像一个社会学家出身,第一次对中国消费者画像有了清晰的描述与归类。这就使其从诞生那天起,便以站在消费者立场上思考问题为竞争支点,并也因此暗合了当前中国经济周期及人口周期的大势。

看懂拼多多的“超预期”,得用道家这套方法论

上图为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在拼多多之前,无论阿里还是京东,因循的都是服务最大购买力原则,以金字塔的第二层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为核心用户群体。这就使得在用户数量逐渐触顶后,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以至于不得不去线下打造不同品牌的新零售标杆。

当前来看,这种仍以中产为核心的破题方式,在经济周期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裹挟之下,效果并不显著。

更重要的是,中国互联网电商发展的这十几年,伴随着淘宝、京东等电商的成长,金字塔第一、二层大部分人群的购物体验需求实际已有过度满足之势——在供给方无法给出升级方案之前,即便渠道方不遗余力地强化在线化和智能化推荐,同质同价的无差异品牌供给,也只能会加剧一二线城市人群的“审美疲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