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司“尽享好时光”考验盈利能力 国内航空业进入精耕细作时代( 五 )

虽然用春秋航空与其他传统航司并没有太多可比性,但从中国本土航空公司经历了多次改革之后形成如今以三大国有航司为主导、诸多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不同规模和不同运营模式的超过四十家航司竞逐市场这一局面之后,真正比拼航空公司竞争实力的一方面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品牌,另一方面就是逐步实现精细化运营。

“航空业本身就是微利行业,航空公司想要赚到更多的利润一方面产品和服务本身要具有足够吸引力,另一方面就是在运营和管理上想办法。”一位在国内某民营航空公司供职的人士对本报采访人员表示:“增加辅营业务收入、提升客运单位收益水平、收入利润水平等方面能够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

这恐怕也是中国民用航空局此前提出质量增长的很重要的原因。民航局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及,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本质是高质量发展;民航属于服务行业,提升服务质量是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对航空运输有了新需求,唯有进一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才能发挥好民航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作用,增强人民群众对民航发展成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