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究竟有多可怕?看看八位顶尖投资人怎么做、怎么说( 七 )

袁润兵则判断,中国现在正站一个全新的历史节点:在国际贸易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文化和民族信心的提升是微妙的,中国也更加迫切地需要在经济领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技术尤其是行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则提供了可能的契机。

他相信,在更多细分领域会产生一批强大的全球性公司。

寻找最宽的赛道

过去数年时间中,德同资本联合另外一家战略合伙人,花了十亿人民币在国内并购了一批优质的数据中心。

创始主管合伙人田立新将之称为“危中有机”的投资行为。他说:“我们绝不手软,出手相对也比较快,花了10亿人民币,数额不少。尽管用了大量的前期调研的工作,包括跟卖方的沟通和协调,最终才完成,但没有什么犹豫。”

这发生在创投看起来逐渐冷却的过程中。田立新说,背后的考虑在于,既然5G和AI越来越好,那么最底层的地方,实实在在基础性的东西在那里,这是不可缺少的,它锚定了未来十年的需求,而现在是一个特殊的机会,估值很便宜。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董事总经理陈十游当天在会上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通信技术带来的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第一批高科技企业,比如美国的雅虎、中国的新浪、搜狐、网易,从2010年开始,4G的建设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个阶段里出现了一批新的创新企业,如美国的苹果、谷歌、亚马逊,中国则有BAT。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