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热播:是“美国梦”的破碎还是全球中产的挽歌?( 三 )

美国梦碎:“新经济”的出现与中产阶级的式微

“你永远不会放弃美国梦。对我来说,那就太没有美国范儿了。我能有白色篱笆,我能有漂亮房子,如果孩子愿意就送他们上大学,被人以基本的礼仪相待,你必须能够相信这些。” ——《美国工厂》

在大萧条时期,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创造了“美国梦”一词,推动“美国社会里阶级出身并非命中注定,所有人都能凭借努力向上流动”的观念。至今为止,“美国梦”包含着一系列被美国人视为“不证自明”的预想:财物安全、拥有住房、美满家庭、向上流动的机会、下一代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幸福感、成功的职业、稳定安逸的退休生活。

在这个概念刚被提出的1930年代,“美国梦”与其说是社会现实不如说是一种鼓舞穷苦美国人士气的愿景——当时的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如同金字塔,阶级流动的自由度极其有限,大多数人处于社会底层。美国梦化作现实、成为“真理”要等到二战后。以马歇尔计划为核心的全新地缘政治体系令美国得以通过控制全球3/4的投资资本和2/3的工业产能主导全球经济,保证了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