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热播:是“美国梦”的破碎还是全球中产的挽歌?( 六 )

在这一背景下,俄亥俄州这样的制造业重地开始遭受严重打击。二战后一度占美国就业岗位比重达40%的制造业,在1981年滑落至27%,在2010年降至8.1%。从1979年到2012年,美国失去了800万个制造业岗位。2007-2011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启动大裁员,其中通用汽车公司的工人从2007年的7.8万人降至2011年的5万人。《美国工厂》的片头所描述的,正是其中一部分失业工人的窘境——成千上万的个体、家庭和社区倒在了裁员的镰刀之下,生活的希望亦被剥夺。

这一大趋势亦对美国的中产阶级社会产生了极大冲击。《新阶级社会》指出,当下的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再度发生变化,从钻石型结构转变为双钻石型结构,“双钻石”指的是代表特权阶级(20%的人口)的顶部小钻石和代表新工人阶级(80%的人口)的底部大钻石。顶层和底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且向上流动的机会非常稀少。占据资本的特权阶级在全球经济扩张中攫取了绝大部分的利益,牺牲的却是工人的利益:

“随着大部分美国制造业基地转移到低薪国家的工厂,公司利润和股东分红在过去的几年中显著增长。同时,剩下的美国制造业工厂中工人工资的停滞或削减以及生产流程的提速,又进一步提升了利润和分红。国外工人的低工资加上削减国内工人的工资和提高生产效率,导致(工厂)以更低的成本生产了更多的产品和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在这样的全球生产体系下,哪家公司不能产生更高的利润呢?那么,不断增加的利润又是如何分配的?答案是没有工人的份儿。他们的收入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公司的利润大多以更高的薪水、奖金和其他福利形式分给了高管、管理者和专业人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