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上海老客户多 这些能助攻Costco扛住电商盒马、叮咚、天猫的围攻吗?( 二 )

麦德龙刚刚在上海开业时面向单位用户,在一家外资公司工作的同学,和同事坐着公司的面包车去采购。东西都是大包装的,折合单价便宜了一大截,赫赫战果塞满了一车,大家最后下车是从车里爬出来的。

一样采用会员制,山姆会员店刚开时也挺红火的。我家办过一张卡,结果呢,一年内总共去过3次。它和Costco有不少相似之处:量贩、会员制年费200多元、追求一定的品质。但是本人体验为什么不怎么爱去?个人觉得有3个原因,跟付费买会员没多大关系。

首要的一条:去一次太费时间!第一次去,仅仅走马观花浏览自己需要的商品,纯自助了解没有咨询促销员,从进场到出场,花了2小时。东西重,一个人负责挑选得两个人一起上车下车运回家,乘以2就是4小时。加班狗伤不起啊。时间最宝贵,挥霍整段的时间无异于犯罪,为了便宜十几块几十块,搭上4小时,这笔账根本就不划算。最后一次,晚上让家属去买一箱每桶5升装的矿泉水,卖场行进一圈加上挑选,来回竟花了一个多小时。从此“拜拜”。

我现在的生活必需品采购模式是,两周左右去一次家乐福等大卖场,按手机上事先记下的采购清单到常去的货架扫货,加上卖场隔壁解决晚饭,不超过1.5小时。平时缺什么,去菜场顺便弯到隔壁的迪亚天天,5分钟内搞定。迪亚天天也用会员卡,不过不用付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