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上海老客户多 这些能助攻Costco扛住电商盒马、叮咚、天猫的围攻吗?( 六 )

以家乐福为例,顾客明显比以前少。儿童节那天晚上去,一下子发现不对劲,排队付钱的人怎么这么多,一定有情况!原来是在办“银联62节”消费促销,满减幅度惊喜,都赶来薅羊毛了。活动结束,一切照旧。现在有了自助支付,收银通道大幅减量。还好凤姐离开得早,捱到现在可能被机器收银替代了。

成本控制是否得力,极大影响连锁大卖场的竞争力。苏宁易购最近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家乐福的一位中方员工曾私下抱怨说“法方派来的中层,在中国享受的待遇实在太好了……”营销费用高,但是经营效率未必高。

上海拥有全中国最精明的消费者群体,极度看重性价比,这正是Costco擅长的。同样的商品卖贵了,没有回头客。赢得了上海消费者点头,何愁开枝散叶。

另外,外资零售企业要在中国长久发展,须过“水土不服”这一关。中日合资的第一八佰伴开业后连亏6年,初期日方控制经营,坚守高档定位。中方接手后整体调整,才逐步走上盈利的道路。高岛屋百货遇到的困境,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经营不对路。

对于Costco也一样。能不能继续控制好成本,包括每年提高的人工成本,维护好口碑?选取的商品种类是否符合本地需求?为人称道的宽松退货政策会不会被滥用?地处郊区,会员来的频次能否支撑今后的销售额?第二年会员续费比例高不高?很多问题需要时间来回答。本地已有的大卖场遭遇的种种难关,看Costco能否走出一条新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