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的场景中拓展精神景深( 二 )

诗人毕生都在寻找着一种有效的语言。对于文化来说,公共语言作为载体已经足够。文化需要进行的是内容生产;但对诗歌来说,一直有一种尚未说出的东西,期待一种有效的语言把它发掘。齐泽克说:“我们感到自由,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语言来表达我们的不自由。”这意味着,语言不是容器式地承载内容;语言劈开隐匿事物的外壳,让光照亮,让大地敞开。发明语言,就是发现世界。我在这样的意义上理解想象力突围之于诗人、之于世界的意义。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公共语言为我们提供了社会群居的语言屋舍,人们居留于其间,获得庇护,也受到某种想象力藩篱的囚禁。公共语言建制必然以其稳定性限制生存向开阔和幽微处发展,因此,诗的想象力就是解放我们日渐格式化生存的力量。

《空日历》是诗人陆燕姜的第四部个人诗集,它继承了陆燕姜写作上一以贯之的瑰丽想象和独特修辞,陆燕姜正是以诗性想象力不断刻写时间、解放刻板生命的诗人。“翻过一个日子,我/对昨日的行程轻吹一口气/装进收藏夹。腾出/辽阔的空白”(《空日历》)陆燕姜善用拼贴,好的拼贴让词在创造性相遇中如闪电洞开了沉沉夜幕,旁人那里简单如流水账的“日子”在她这里必须匹配以“翻”山越岭的动作,于是,一个“翻”字就洞开了日子内部沟壑纵横、千山万水的内质。值得注意的是,“翻”既是翻日历的翻,也是翻山越岭的翻。所以,当她赋予米粒般日常的日子以辽阔内质的同时,并不是任意为之,而是精心地寻找着词的桥梁和衔接。“翻”字把日子由小变大,而“对昨日的行程轻吹一口气”的“吹”则把漫长曲折的事物轻巧地化作一根羽毛、一张白纸。这段诗两个动词显出了诗人在事物内部腾挪跳跃的语言魔术。显然,这里不仅是简单的语言技艺,也显出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了悟。凡人过日子就是过日子,诗人在语言魔术的辅助下,可以在日子中掏出山高水长,也可以将惊涛骇浪的一切压缩、清空,重新面对辽阔的空白和空白的辽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