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史上首例!未名医药折价购买自己发的债券,实现负成本融资( 五 )

实际上,从未名医药的角度看,“获利”并非止于这样单一一笔交易。提前回购还可以一方面可以赢得差价,减少公司的资金支出压力,另一方面更可以规划偿债节奏,避免大量债券同一时间到期。

既然买方赚了,那么,又是谁甘心做了这笔看似“赔本”的卖方呢?对此未名医药并没有在公告中明确卖方身份;而采访人员在本次交易公开信息中查到的卖方营业部则为“机构专用”。

采访人员多次联系未名医药方面,公司对e公司采访人员的回应是,卖方来自于原债券持有人。“原债券持有人由于自身资金安排需要,拟出让17未名债。”

不过,采访人员也从其他渠道处确认的消息显示,该债券持有人为某机构基金。

机构资金作为资本市场中最理性的决策者之一,为何会甘愿做起这笔看似“亏本“的生意呢?

有固收人士对采访人员分析说,并不能将原债券持有人这笔交易看作“赔本”。“原持有人之所以会提前出售17未名债,大概率与流动性需求有关。通过本次交易,虽然看似出现一定的利息折损,但是能够解决流动性这一最大需求,可谓同样是赢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