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十年,红人经济初长成(12)

克劳锐发布的《2019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国内MCN机构超过5000家,4年里增加了30倍。

MCN业务涵盖经纪、电商、营销、运营、社群/知识付费、内容生产、IP授权版权7大业态。同时,有59.3%的MCN获得融资,1/3的MCN年营收超过5000万,6%的MCN年营收过亿。

MCN这个概念,正是由微博最早引进国内,并逐渐为其他平台所接受。

也正是因为MCN的加入,使网红经济得以规模化和产业化,最终形成“有才华的个体贡献内容,专业化的机构推动变现”的局面。红人经济的发展,使网络红人成为社会重要的新阶层。

如果从更大处着眼的话,网络红人一方面推动了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相对于传统消费方式,这不失为一种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则让自己迅速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而这也是符合建设橄榄型社会的大方向。

与技术升级促进制造业、科研投入高精尖行业、物流优化促进餐饮行业等等一样,红人经济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尽管已经风生水起,红人经济却只能说是“初长成”。刚刚发布财报的“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尽管GMV和营收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但股价和IPO时相比已经缩水6成,而外界最普遍的质疑,就是其“持续复制张大奕”的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