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裸奔时代”( 三 )
但作为用户,互联网公司对隐私无限度的刺探只会让人感到不适。更何况,用户数据被盗取甚至被服务商售卖的情况并不少见。一条包含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的个人信息在黑市价值不过几角钱。花不到100元,你可以轻松获取一个人的开房记录、飞机行程,乃至他在什么时间点了什么外卖,又送到什么地点。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隐私是一件几乎不存在的事情。你连接的WiFi暴露了你的行踪,你在搜索引擎点击的链接和广告暴露了你的爱好,你在淘宝搜索的商品暴露了你的消费水平。《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称,仅在美国,就有至少75家公司从事与定位有关的业务,追踪的手机多达2亿部。
盗刷不是最应该担心的问题,因为它发生的概率极小。包括ZAO在内,目前所有的换脸软件,都基于一款名为GANs的开源AI技术,有非常成熟的鉴别机制。当前的技术也一直致力于填补可能的数据泄露带来的漏洞。身份认证时,光有身份证不够,用户往往被要求本人手持身份证拍照。首次使用面部识别前,用户往往被要求眨眨眼、点头摇头。
9月3日,ZAO也发布声明,称ZAO不会储存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删除信息或注销账号,ZAO均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或许更应该担心,这些看起来由我出镜拍摄的视频被用在了哪里,被怎样使用。
推荐阅读
- 互联网时代|放在嘴边的小组第一,LNG选择不要!D组四队加赛条件达成,究极折磨
- |广华日志漫笔:怎么样在互联网上面创业
- 滴滴出行|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没有创造力,只会捞钱
- 小牛互娱|迎接人才新力量,小牛互娱培育互联网强悍生化军团
- 小牛互娱|小牛互娱共创会:从破冰到奋战,剖析互联网新秀的用人锦囊
- 小牛互娱|创新技术领航,小牛互娱多维度建立互联网人才 “逐梦场”
- 海信|互联网平台强迫商家“二选一”,将被认定为“垄断”
- 阿里巴巴|互联网江湖的八次“烧钱”大战
- 互联网医疗|“把它撕下来,是不是就不能上网了?”你是来医院送业绩的吧...
- 移动互联网|半夜偷看“不良网站”,开启无痕模式就无人知?这3个痕迹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