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生死战,在中国年轻人社交圈( 六 )

罗伯特·帕斯考夫同时表示,奢侈品牌在拓展品类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拓展新群体时,不得罪或丢失传统的消费群体。

“行走的钱包”回流了

与此同时,亲眼目睹2008年金融危机,经历过房屋被收回、学生贷款还不上的美国人消费观正走向保守,越来越不愿在奢侈品上花钱。存量竞争中,中国消费者成为奢侈品解渴的绿洲。

美国旅游局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去年在美国消费364亿美元,高于前一年的353亿美元,为国际游客中最舍得花钱的消费群体。蒂凡尼的财报数据显示,尽管按照销售总量计算,北美仍是蒂凡尼的第一大市场,但其中12%的贡献率来自境外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CEO Alessandro Bogliolo 称,第二季度北美市场销量同比下跌4%至4.55亿美元,主要也源于“来自中国和其他地区的游客消费大幅减少”。

除了蒂凡尼之外,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Coach和Kate Spade的母公司、美国的Tapestry也财报中提及,中国游客下跌,给欧美区域销量带来负面影响。

境内外价差,曾经是中国游客热衷于在境外旅游时购买珠宝、腕表、皮包等奢侈品的原因。在出境选择越来越丰富的大环境下,中国消费者往往在出行前早已“种草”,带着购物清单去旅游。在小红书等中国社交媒体上,也有达人分享的品牌各地比价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