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在沪“七天之痒”,难道只是看上去很美?( 三 )

开业火爆的短期效应,随着热度的急速冷却,让Costco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理查德·加兰蒂曾提到:“尽管我们是首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我们带来的是全球第三大零售商的采购力。我们的运营模式能够保证高效的运营成本,我们利用这些优势向我们的会员提供尽可能低定价的产品。”

Costco目前是美国第二大零售商以及第一大连锁会员制仓储式量贩店,2019年三季报显示,Costco的会员费收入为23.02亿美元,虽然仅占总营收2.2%,但却占到税前营业利润的89%。自成立以来,Costco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11%-14%,净利率保持在1%-2%。而沃尔玛和永辉超市的毛利率均高于20%。

营收增速高,毛利率持续偏低

招商证券在2019年2月发布的研报数据统计,Costco收入增速仅次于亚马逊,高于沃尔玛。相比其他的零售业态,Costco的SKU平均为3700,沃尔玛的SKU在2-3.5万左右,Costco的SKU(商品种类数)受限,但周均坪效较高,Costco品类更显小而美。

此外,对比2018年的财报也会发现,Costco的毛利率虽偏低,但营收增速略领先。2018年,Costco营收增速为9.73%,山姆会员店为3.23%;Costco利润增速为10.34%,山姆会员店为-41.23%。山姆会员店的门店在2018年也首次出现下滑,截至2018年门店数为597,比2017年减少63个店,而Costco在2018年仍在扩店,截至2018年,Costco共有762个店。招商证券认为,山姆会员店由于并未摆脱沃尔玛经营基因,SKU较多且与沃尔玛自身商品品类未实现较大差异化创新,经营也未摆脱赚差价模式,因此会员性价比稍逊于 Costco。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