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终局之战”(11)

“谈到专利,我非常敬佩来电,它有共享充电行业很多专利,我们做产品的时候规避它的专利也很辛苦,这是它做得很好的地方。” 蔡光渊在看到各家已经把专利作为企业“护城河”时, 怪兽也在去年8月底宣布,自家产品通过移动电源新国标外观及标识、接口、电性能、安全保护功能、安全性等五大类20小类的检测项目。

但是,蔡光渊坦言, “我们正在做专利储备,但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陈欧曾在媒体采访时推测,“专利有可能让行业巨头拼命烧钱,直至被逼并购的结局,变成通过专利直接结束战斗。”

盈利野望

和共享单车相比,共享充电宝的生产成本、设备折旧、运营成本以及人力维护成本都远低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模式显然更轻,回本周期也更短。简而言之,刚需、高频、小额大众。

值得一提的是,被外界预测不能成事的行业,已经开始盈利。根据聚美优品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街电最高日订单量达180万单,用户破亿,已开始规模化盈利。甚至有媒体报道说,聚美优品人士称街电是目前聚美优品最赚钱的项目,“没有街电聚美早就不行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