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神经科学如何影响法庭判决?( 九 )

但他同时提到 , 大脑科学也许永远无法完全理解成瘾机制 , 或者令法院彻底放弃责任或者自由意志这一概念(这已经上升到了法学乃至哲学的层面) 。

▲ 图:疯子在法律上拥有精确的定义 , 源自19世纪英特尔著名的法律案件 。 1843年 , Daniel McNaughton开枪杀害了英国首相的秘书 , 但由于精神错乱而被顽固释放 。 目前 , 英国以及美国一半的州继续沿用McNaughton案定下的判断规则 。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 , 无论神经科学家在梳理脑生物学与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层面获得怎样重大的进展 , 将神经科学证据应用于法律层面将始终是个棘手的难题 。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因素在于 , 在事实发生之后进行大脑研究 , 可能无法揭示被告在犯罪发生之时的动机与行为——但这两点在法庭审判中至关重要 。 另一个问题则是 , 关于大脑平时如何运作的结论 , 并不能可靠地支持大脑在特定时刻下的工作状态 。

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与精神病学学者Stephen J. Morse指出 , “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这类证据是否具有法律相关性 。 ”他坚持认为神经科学永远不会彻底改变法律 , 因为“行动胜于想象” 。 而且在法律背景下 , “如果神经科学表现出与行为之间的分歧 , 那么当然要以实际行动为准 。 ”我们必须采信行为 , 而且他也担心“神经类型”说可能会夸大律师在审理过程中对科学证据的依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