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挪威作家罗伊·雅各布森:成长就是遗失天真但不变得愤世嫉俗( 三 )

谈《奇迹的孩子》:“我不寻求幸福,我寻求意义”

界面文化:小说的叙述者、主人公芬恩是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读者始终站在芬恩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周遭的人和事,你为什么选择了以孩子的视角来书写?

雅各布森:从孩子的角度来写是非常有趣的。在某种程度上,他天真、纯洁、清澈、真实,所有这些形容词都是我喜欢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视角,你无法看到完整的故事,因为他不了解他的母亲和进入他们家的房客之间发生了什么,他也不了解他的妹妹,可以说,他一直在试图解释世界的谜团和生活的谜团。

我认为这非常有趣,因为我就是个孩子气的人,我仍然保留着我作为孩子的一面。每个人作为孩子的一面都很重要,不是吗?你在童年时期的经历会伴随你的一生,它会定义你的思考、感受、爱和恨的方式,以及你余生的一切。

但(故事中)有两个时间框架。在书中的某一页里,可能有一个段落是10岁的孩子的视角,而其他段落中,他更具反思性,更能引起共鸣,在说话的方式上更加成人化。因此,你可以在无意中感觉到他在回顾过去。由此你同时拥有了两种视角——一个是20岁左右,那个回顾童年的人;另一个是他实际的行动时间——你会在这两者之间来回摆动。我希望能在这两个视角之间无缝切换,使它们融合在一起。这是非常符合人性的,我们就是这样,多数人都会在脑海里进行不同时间框架的切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