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挪威作家罗伊·雅各布森:成长就是遗失天真但不变得愤世嫉俗( 四 )

界面文化:在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读者不免会产生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因为叙述者芬恩常常不了解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尽管他一直努力去理解和追问,但最终不一定能得出结论。你会担心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费解吗?

雅各布森:“模糊”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无论是一种情境还是一个人的立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模糊的。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和一个现代主义作家,我当然会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这是一种反思的方式,不这样的话一切就会变得很无聊,或者过于陈词滥调。你必须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总是要怀疑某些东西,总是想寻找某些东西,也许你找不到答案,但你会对此做出解释,它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

芬恩试图分析和理解他的母亲,有时不是很成功,有时又理解得非常到位。而他的母亲,作为一名女性,也无法完全理解这个男孩。当然她尽其所能,这在一开始并不复杂,因为孩子的个性在生命的伊始很简单,他开放而且天真,仅仅透过他的脸你就能了解他。但是越往后他的脸就越复杂,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这本书实际上是关于一个人是如何遗失天真的。遗失天真,但不变得愤世嫉俗,这是成长带来的结果。这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复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