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历史】从《瓦森纳协定》看中芯、华虹的崛起( 三 )

1998年 , 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 。 次年 , 上海华虹NEC在上海浦东建立了我国内地第一条8英寸、0.5微米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 。

然而 , 《瓦森纳协定》这只拦路虎却截住了刚要大展拳脚的中国 。 在美国的操纵下 , 1996年7月 , 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了《瓦森纳协定》 , 决定从1996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 , 中国成了被联合封锁的国家之一 。

这份协定包含两份控制清单:一份是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 , 涵盖了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9大类;另一份是军品清单 , 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 。

在此限制下 , 华晶和华虹到国际市场采购设备频频遇阻 , 在关键设备缺失的情况下 , 中国的造芯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被越拉越大 。

“中”国第一个“芯”片制造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