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库领域的一颗钉子是怎么被拔掉的?( 七 )

需要强调的是,阳振坤修完大学课程只用了 3 年,硕士只用了一年多,成为王选院士博士生的时候他只有 24 岁。

1995 年阳振坤所在团队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 年也就是他 32 岁那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还成为了北大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之一。

中国数据库领域的一颗钉子是怎么被拔掉的?

按理说按照阳振坤的能力和机遇,在科研圈成为下一代学术泰斗不是什么问题,但阳振坤对于把科研运用到工业领域明显兴趣更大。

2002年,这位学术明星选择离开象牙塔,投身工业界,先后加盟联想、微软、继而是百度,从做激光照排,转向无线网络协议,再到分布式系统。

换了几个赛道的阳振坤,发现无论是激光照排还是无线协议,都已经没什么可研究落地了,科研界提出的方案早已在工业界落地,但分布式数据库那时还没有人实现过。

通俗来说,集中式数据库是把所有衣服都交给一个几十台洗衣机的洗衣店来处理,而分布式数据库是开了十几家洗衣店,每家店只有几台洗衣机,但可以把衣服不停运输给附近空闲的洗衣店,这样一来不浪费闲置的机器,二来整个洗衣系统可以同时接收更多的衣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