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据库领域的一颗钉子是怎么被拔掉的?( 八 )

分布式数据库是一个海量数据库,可以存放千亿条以上的记录,它就像一名超级会计师,可以在一秒内同时记数万笔帐,并且不出一点错。

不过,起源于上世纪6、70年代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一直存在于理论中,没人能够实现,就连阳振坤本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它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优点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缺点是这些普通PC机单个来看都达不到金融级别的稳定性,如果其中一台机器「罢工」,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般的连锁反应——最终机器会集体崩溃。

在技术上实现一台机器出问题,其他机器即时补好备份数据不难,难点在于让每台机器的工作量始终保持均衡,否则工作量过大的机器容易崩溃,继而又是一场大崩溃,每个洗衣店接收多少衣服是难点中的难点。

这个短板被视为世界级技术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前三大数据库甲骨文、IBM、微软都采用集中式系统的重要原因。

一来它们的主机稳定,一台动辄数百万美元,存储空间不够,那就只能再买一台,二来卖硬件+技术服务费的模式可以随意宰割没有这项技术的中国企业们,高额的利润和垄断的地位让他们没有动力「浪费精力」在研发新技术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