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经济70年·银行业改革|亲历者张燕玲:见证改革开放的银行业变革( 四 )

1977年、1978年,在“两个凡是”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认识还是有禁区的。我们对外筹资也得绕过“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禁区。对外筹资是向外借债。中国银行的领导想出了用“同业互相存款”和“存款便利”的方式来筹集外汇。

1978年9月,中国银行和巴黎银行签订了100亿法郎的存款协议,折合约22亿美元。当年12月,又与英国的渣打银行、劳合银行、西敏寺银行等10家银行签订了“存款便利”协议,金额12亿美元。

中国银行和外国银行之间相互存款表示双方合作。但实际上中国银行在外国银行存得少,外国银行在我们这存得多,用这个办法来利用外国银行的资金。这种做法也是顶着巨大压力的。当时中国银行利用外汇引进先进设备,帮助建设远洋船队,被说成是“以买船压造船”,破坏自力更生。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服务,被说成是为资产阶级服务。这些错误的认识,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到彻底的澄清。

筹集更多资金,管好用好外汇

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关于改革中国银行体制的方案。中国银行从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同时成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一个机构,两个牌子,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管,负责集中管理和统一经营全国的外汇业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