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RISC-V挑战:ARM CPU引入自定义指令功能!( 七 )

虽然目前不少的MCU在采用Cortex-M内核的同时,也开始加入了2D的GPU处理单元、DSP内核等,来提升性能,但同时也带来了成本和功耗的大幅提升。而CPU自定义指令的功能的加入,则可以在成本和功耗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性能。

如果在CPU当中加入自定义指令的功能,所带来的性能的提升,即可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则意味着客户无需再去集成其他的内核,成本和功耗将进一步得到降低。

当然,如果Cortex-A系列处理器如果也能够引入自定义指令功能,那么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助力,不过考虑到ARM Cortex-A系列在手机市场的强势地位,以及ARMv8指令集授权的存在,再加上ARM也将推自己的AI IP内核,这一块可能没那么容易。

此举是为应对RISC-V的挑战?

对于ARM来说,受益于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采取的IP授权的模式以及与开放的安卓系统的结合,ARM架构的处理器已经成为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标配。经过多年的发展,ARM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生态早已是根深蒂固。

但是,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由于物联网设备品类繁多、应用广泛,市场非常的碎片化,而且很多物联网设备本身即是“操作系统”,即是“应用”,原本在移动互联网设备上极为重要的操作系统、APP,到物联网设备上已变得不再重要。而这也直接导致了物联网处理器芯片的架构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ARM固有的强大的生态优势放在物联网市场也不再是不可动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