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RISC-V挑战:ARM CPU引入自定义指令功能!( 九 )

应对RISC-V挑战:ARM CPU引入自定义指令功能!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RISC-V来势汹汹,但是其在高性能这块与ARM的Cortex-A系列内核仍有较大差距,其优势更多还是在于免费、低功耗、易扩展等,这也使得目前RISC-V的应用生态主要集中在物联网领域。对于ARM的威胁也主要是在物联网市场。

对此,ARM也针对性的采取了一些措施。

今年7月,ARM调整了芯片设计授权费的收费模式,推出了全新的ARM Flexible Access业务模式。通过ARM Flexible Access模式,如果芯片制造商使用ARM的一种设计方案投产芯片,那么他们每年需要支付7.5万美元的费用;如果他们每年支付20万美元,那么就可以获得不限数量的芯片设计方案。只有在芯片开始生产时,他们才需要支付授权费和专利费。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IP包当中,CPU IP只包含了Cortex-A53/A35/A34/A32/A7/A5,Cortex-R52/R8/R5,Cortex-M0/M0+/M3/M4/M7/M23/M33等。

可以看到,高性能的Cortex-A系列处理器并未包含在其中,包括在其中的Cortex-A53/A35/A34/A32/A7/A5均可适用于物联网市场。而主要针对于物联网市场的Cortex-M系列IP基本都囊括在其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