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萌芽到赶超: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三大阶段( 八 )

随着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我国A股市场总计有52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其中,2018年就有4家医疗器械公司新上市,分别是迈瑞医疗、振德医疗、明德生物和爱朋医疗。除A股上市外,也有很多优秀的医疗器械公司选择在港股上市。包括威高股份、微创医疗、普华和顺、先健科技、中生北控、春立医疗。此外,近几年中国企业在美国医疗行业的并购数量及金额不断呈上升趋势。“出海”并购的战略目标也日益明确—扩充产品种类、获取先进技术、增强研发能力,对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而言,这是技术突围的途径之一。

2014年1月,微创医疗正式完成对美国Wright Medical 公司关节重建业务及其相关资产的收购,总交易金额为2.9亿美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通过收购,微创一跃成为了全球第六大髋关节和膝关节重建业务的国际化骨科公司,迅速获得了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在整合海外资源能力上也得到了极大补充,为公司走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关键的一步。2017年上半年,微创骨科业务收入达到了1.09亿美元,占比50.05%。

2017年9月,威高股份56亿元收购美国爱琅引发广泛关注,此举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寻求在美国医疗领域立足的一系列交易的延续。威高将借助其现有销售及市场推广网络,将爱琅业务扩展至国内的二、三线城市。当时威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能占到85%以上,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能达到90%以上,因此爱琅的医疗器材产品技术是威高看重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