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萌芽到赶超: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三大阶段( 七 )

国内不少医疗器械企业开始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策略在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首当其冲的便是心血管介入器械、骨科植入等高值耗材以及大型高端设备。

2013年,葛均波院士团队成功完成我国首例由国人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的植入。这些支架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标志着我国支架研发水平已经站在了国际前沿,同时也代表着我国心血管界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到来。2014年,微创发布了全球第一且唯一的药物“靶向”洗脱支架系统—火鹰,实现了本土企业在国际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随着近年来技术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心血管领域的大力支持,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其中冠脉支架市场中,国产产品市场份额更是占据 70%以上。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中最大子行业之一的骨科医疗器械近几年也有了不错的发展。我国骨科植入类市场销售规模由2014年的139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25亿元。随着进口替代的逐步推进,国产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威高2017年骨科营收8.7亿元,在中国国产市场排名第一。

在大型高端设备的创新大战过程中,联影医疗逐渐走进公众视野。2011年3月正式成立,这家医疗器械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影像设备的全线覆盖和核心技术的全线突破,其自主研发的产品覆盖五大产品线,包括磁核共振MRI、CT、DR、核医学影像、直线加速器等,逐渐成为挑战通用电气等国外行业巨头的主干力量。同时,联影医疗又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中牵头承担科研项目数最多的企业之一。其开发的世界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设备uEXPLORER,能够4D实时动态呈现全身器官代谢过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