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去年一样,2019诺奖成果依然瞄准癌症( 四 )

和去年一样,2019诺奖成果依然瞄准癌症

图4/7

处于形成亢进状态的小鼠视网膜血管网络,可以迅速改善局部缺氧,来源:http://www.bureau.tohoku.ac.jp/manabi/manabi38/mm38-45.html

这给临床医学带来了启发,在对付癌症组织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从HIF-1入手,降低癌细胞能获取到的氧含量了呢?

别着急,这还不是全部的发现。

第二位获奖者带着他的成果正在向我们走来。

彼得·约翰·拉特克利夫(Peter John Ratcliffe,生于1954年),英国医学家、分子生物学家。1972年赴剑桥大学和圣巴多罗买医院学习医学,1978年毕业后转赴牛津,并于1989年建立了自己的新实验室。

拉特克利夫主要以对缺氧的研究知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团队详细考察了红血球生成素的生理作用,这是一种细胞一旦缺氧就会释放的物质。沿着这个研究方向,他们揭开了一系列细胞用于感知氧气的分子机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