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去年一样,2019诺奖成果依然瞄准癌症( 六 )

图5/7

由于局部供血不足而造成的紫绀,紫色形成的原因是靠近皮肤的血管内出现了大量脱氧后的血红蛋白,图片来源:James Heilman, MD

最后,第三位获奖者威廉·凯林(William George Kaelin,生于1957年),美国医学家。他于1979年获杜克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82获得杜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实习,后转至丹纳-法贝尔癌症研究所。1992年起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1998年成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他此次获奖的原因同样是对与细胞缺氧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的贡献。

和去年一样,2019诺奖成果依然瞄准癌症

图6/7

缺氧对于生理学和病态生理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来源:https://www.nobelprize.org

动物的生命离不开氧气,当我们面临缺氧的局面时,机体便会做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来予以缓解。对于癌细胞来说,这种失去理智、疯狂生长的细胞团块天然地面临着缺氧的窘迫局面。为了生存繁衍,肿瘤组织将不得不动用浑身解数来为自己筹措氧气。今年荣获诺奖的三位科学家,帮助我们找到了癌症组织的命门之一,为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