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中国机长”,AI的航空英雄梦还需要什么?( 三 )

当AI遇上飞行:商用飞机的安全“副机长”

今天 , 当我们走进机场 , 已经能看到百花齐放的智能化应用了 , 比如导航机器人、人脸识别安检、智能语音播报、自助行李托运等等 。 甚至乘客能提前在各种航空App上了解某趟航班的延误几率 , 都是依靠人工智能整合数据资源来实现预测的 。

除此之外 , 一些大型航司如美联航 , 也早就从2014年开始 , 就利用机器学习决策引擎向用户开放优先值机、座位升级等个性化服务 。

被众多产业奉若救命稻草的AI , 在航空业中早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存在 。 就拿商用航空最为关注的安全问题来说 , 关于AI技术的 应用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

在商业航空服务AI化的过程中 , 核心角色并不是与客户交互最多的航空公司 。 而是机场、飞机制造商这样的硬核角色 。 不同于航司那些接地气的创意创新 , AI在航空安全上发挥的价值距离大众感知就有点远了 。

比如飞机巡航的自动化系统 。 早在AI社会化普及以前 , 自动化系统就是商用航空多年的钻研对象 , 利用各种机动增强系统、传感器系统来自动调整飞机的控制面和辅助飞行 , 已经十分成熟 。 正如空客副总裁 AI Adam Bonnifield所说 , “由于我们的行业背景 , 以及过去在解决自主化系统问题上积累的经验 , 我们对这些技术(AI)并不陌生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