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的华人学生:他的实验室像是炼丹炉( 三 )

《知识分子》:你当时是如何参与凯林的这项获奖工作?

杨海峰:我是比尔这项工作的主要参与人之一。第一作者Mircea Ivan 发现了低氧诱导因子(HIF)肽上的脯氨酸羟基化是和肿瘤抑制基因VHL结合必须的蛋白质修饰,但不清楚HIF和VHL的结合是否受氧气调控。当时同领域另一实验室的学者在Nature 撰文称氧气缺失不影响这俩个蛋白的结合,同实验室也有两位博士后得到了同样结论。

但我仔细考虑了之前的实验过程,发现把细胞从缺氧环境拿出来的最后一两分钟里,细胞接触到了氧气。于是,我改进了这个操作,把细胞拿出后,在几秒之内迅速将其变性裂解,再用VHL far-western来检测两个蛋白是否还能结合,果然发现缺氧情况下VHL看不见HIF了。当时比尔拿着X光片成像结果非常高兴,因为这表明了VHL在缺氧情况下对HIF视而不见,在有氧时紧密结合并导致HIF的降解。如果不是这样的,那么HIF脯氨酸的羟基化,VHL和HIF的结合就不是氧气感知的分子机理,整个现象就沒有重大的生理意义了。

比尔获得盖尔德纳奖(Gairdner)和拉斯克大奖之后,都给我寄信对我的工作表示感谢。在脯氨酸羟基化被发现后,我们和Memorial Sloan-Kettering的Nikola Pavletich合作,解出了HIF肽和VHL蛋白结合下的结构,更深地了解了脯氨酸羟基化为什么这么重要,还发现肾癌导致的VHL突变是如何破坏这一结合。相关结果发在了Science杂志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