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的华人学生:他的实验室像是炼丹炉( 七 )

2006年2月-2013年1月之间, 我在凯林实验室从事两个方面的研究:阐明脯氨酸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在乳腺癌中的重要作用;寻找治疗肾癌VHL综合征的药物。

在科研工作中,凯林十分关注我们能否提出重要的问题、设计正确的实验并严谨地解读实验结果。他每天都会与实验室成员交流并乐在其中,喜欢把实验或项目设计写在黑板上。

他对我们的实验设计与控制要求非常严格,总是会问“这个实验你重复了几次”、“你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分别是什么”这类问题。他不仅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非常杰出的导师。

凯林的获奖工作是1996-2002之间做的,他阐明了VHL基因缺失对缺氧诱导因子(HIF)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氧感测机制的调控作用,发现了介导该氧感测酶促反应的脯氨酰羟化酶。作为肿瘤学家,多年临床经验使他了解到一些肾脏肿瘤会出现血管密度加大、VHL肿瘤抑制因子缺失的情况。 他和团队发现VHL蛋白会和延伸蛋白B、C(ElonginB and C)以及CUL2蛋白形成复合物(VCB-CUL2 complex),即酶母泛素连接酶同源蛋白,他们便假设VHL蛋白的缺失会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得稳定,导致血管生成增加。实际上,他很快就发现,即使在常氧状态下,VHL蛋白缺失也会导致VEGF和其他HIF受体的表达上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