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菜网“供应链”建设,看生鲜电商的下沉之路( 四 )

美菜高层就曾经谈到过 , 他们曾经因为对恶劣天气情况的估计不足 , 导致生鲜食材的供应突遭拖延 , 尽管全公司上下都尽全力挽回损失 , 但依然导致了部分被延误的店家“拿着菜刀在店门等货”的尴尬情景;近期在县域合伙人制度推广过程中发生的“维权”事件 , 同样是一个教训 。 这些事实 , 说明生鲜电商下沉比拼的是综合能力 ,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 , 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 任何一个经营平台 , 都必须时刻保持警醒 。

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枯竭 , 所有经营者都在加速向下沉市场发力 。 在生鲜电商领域 , 下沉就意味着产地直采 。 目前各平台都在加大力度 , 与尽量多的产地农民签订供销合同 。 然而在合同之后 , 平台的执行能力就成了关键 。 生鲜食材供应 , 具有时效性强、配送要求高的特点 。 在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 , 都会直接导致经营失败 。 因此 , 供应链能力的建设 , 就成了产地直采、乃至于整个生鲜电商下沉的核心环节 。

看到这个关键环节的绝不止美菜网一家 。 在国内餐饮业普遍开始寻求采购环节优化选项的当下 , 包括美团、饿了么在内的互联网平台 , 也都在通过供给侧数字化升级 , 来提升餐饮业供应链的效率 。 美团推出的“快驴”、饿了么推出的“有菜” , 都是生鲜电商领域里主打供应链优势的平台 。 与美菜网一样 , 它们也都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县域下沉市场 。 尽管美菜网拥有先发优势 , 但在美团、饿了么强大的竞争压力下 , 美菜网不得不加快提升供应链能力的步伐 。 近期的“维权”事件 , 更为美菜网敲响了警钟 , 它还必须在管理模式和市场规则制定上做得更精细 , 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