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平台思维”用于产业转型 能碰撞出什么?( 三 )

在过去的三年间,共享单车层出不穷,补贴大战更是异常激烈,但很快烧钱的战争就落幕了,退租大排长队、费用集体涨价,更有不少共享单车直接胎死腹中。而伴随着购物节发展衍生的“二选一”潜规则,强势电商平台要求第三方商家“站队”,不与竞争对手合作,否则就会进行流量上的“降权”甚至“封杀”,也让竞争开始无序化,并有向外卖平台蔓延之势。甚至在旅游和酒店行业,主导型OTA企业对C端的“垄断”,让定价模式开始崩溃。竞争的无序性,首先损害的就是消费者本身,这无疑对平台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

在运营方面,一些平台型企业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风险。比如类金融的押金池,共享单车的押金池导致的挤兑现象疯狂破坏着产业的平衡运营;比如安全性问题,在共享经济,包括网约车、在线短租或长租中的表现,让消费者踌躇不前;再比如数据信息安全方面,过度开发和滥用数据、用户的隐私保护等,在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中屡见不鲜。

而信用上的风险,则在过去的一两年内反复爆雷,比如电商平台上面的假货问题和P2P跑路问题等。

这些问题也已引起了高层相关部门的重视,今年8月8日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健全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