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大AI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徐雷: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真的世界领先?(14)

在此期间 , 徐雷还1991年提出在竞争学习中引入反垄断机制 , 同时适度地引入对手惩罚机制 , 发明了对手惩罚竞争学习(RPCL) , 开创了无监督学习过程中 , 可以实现模型自动选择的先河 。 在学习中可以自动去除多余参数 , 可实现选择模型自动选择的另一个办法L1学习 , 是1995年才出现而快速走红的 。 RPCL已被直接应用于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上 。 例如 , 在大数据分析和无监督统计学习中经常遇到的聚类分析中 , 可自动确定样本集来自几个不同的类 。

在此期间 , 徐雷通过对Gaussian Mixture和Mixture of Experts 上的EM算法之收敛性做数学分析 , 有力支持了M. I. Jordan在九十年代倡导的EM算法的新一轮研究热 , 澄清了当时统计文献上关于EM算法的一些误解 , 厘清了EM的优缺点 。 徐雷还与M. I. Jordan和G. Hinton合作 , 提出一个改进的多专家混合模型 , 更适合利用EM算法 。

也从这期间开始 , 徐雷成为了当时NIPS(后改名为NeurlPS)会议上活跃的少数几位华人学者之一 。 从NIPS1992起 , 每年一篇 , 连续在NIPS年会上发表了四篇论文 。 若看作者单位 , 第一篇徐雷是第一作者 , 单位是北京大学 。 其他3篇的作者单位都是香港中文大学 。 这意味着中国学者在NIPS发表论文的最早时间至少可提前到1992年 , 而不是目前国内一些资料所记载的本世纪的头几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