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事关1亿农民,从亩产1000斤到亩产1000美金,阿里巴巴凭什么?( 四 )

1962年,“中国柑橘之父”章文才考察湖北秭归,发现它靠近西陵峡,有独特的峡江小气候,特别适宜种植柑橘类水果。于是,章文才为当地引进12个脐橙品种,开启大范围种植。

截至去年,秭归脐橙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60万吨,产值超过30亿元,被称为“脐橙之乡”。

但典型的家庭农业下,种得出也不意味着卖得好,产供销仍有太多地方可以升级,数字经济时代,这种“升级”则意味着增量的市场。

所以,阿里参与进来,根据淘宝、天猫、盒马等消费大数据,按不同甜度、大小给脐橙定下14个等级,再对应不同价格、不同渠道销售给不同的客群。

同时,阿里云协助合作公司强化技术手段,为半山腰种植户提供土地检测,搞定滴灌系统,解决难管理的痛点,及时补水、补肥,缩小果实尺寸、口感差异。并让生产线可以自动检测果实甜度、大小,实现分类包装。

按当地一位果农的说法:“过去最好的收成是年收入4万多元,今年收入可突破10万元。”所以,自愿加入此类合作社的橙农越来越多,涉及种植总面积2000多亩,相关种植户每亩至少增收800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