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就在那儿!见证攀登精神( 二 )

山,就在那儿!见证攀登精神

离开特定的时空环境和历史背景去探讨攀登精神,无疑空穴来风。《攀登者》在剧情叙事上有两个关键时间节点,第一次是1960年,方五洲等人登上了珠峰,却因为救曲松林,失去了摄影机,也失去了用镜头向世人证明中国人登上珠峰的伟大创举,尽管面对西方社会的质疑,但是中国人的攀登精神还是震撼了世界。1960年时值中苏交恶,中印边境危机,尼泊尔因为中国人从未登顶而否认中国对于珠峰划界协议。在国际上,新中国未被联合国承认,遭受西方国家封锁;在国内,经济发展依然是全民勒紧裤腰带向工业化国家艰难转型期。可以说,中国攀登者是在攀登必须的装备、后勤保障、气象学数据等方面皆都孤立无援情况下,凭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使命感的满腔热血,破除万难、成功登顶。这次登顶,打破了印度对于西藏长期以来的觊觎之心;为中国与尼泊尔关于珠峰的划界奠定坚实基础;珠峰再也不是英国人命名的“埃佛勒斯峰”,而是藏语“第三女神”——珠穆朗玛峰。这些,都是1960年攀登精神带给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无比珍贵的礼物。1960年的攀登精神就是诠释了中华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十年之际所展现的自强自立的勇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