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贷分级:监管升级,牌照降级( 六 )

小贷行业苦1.5倍杠杆限制久矣,放宽杠杆率要求符合政策进化方向;而对借款人借款上限的收紧,也不算突兀。

小贷行业现有监管要求是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5亿资本金对应2500万元,依旧可以服务大中型企业。事实上,2008年以后,小贷公司普遍走上垒大户之路,有大企业做,没人能沉下来做普惠小微业务。设定个人20万、企业100万借款上限,符合监管导向,也能迫使小贷行业沉下心来做小微客户。

为何要分级

问题来了,为何一定要分级呢?如果用一句话解释,大概是全国300家网络小贷公司(可全国经营)太多了。细究起来,至少有三个原因:

(1)网络小贷试点不及预期,推倒重来

小贷公司试点始于2008年,定位于服务三农,经营范围局限于区县。2010年,阿里小贷成立,依托电商生态进行线上放贷,不受区域制约,被视作网络小贷开端。

在当时,网络小贷并非独立牌照,只是小贷公司进行的新模式探索罢了。如2015年7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将网络小额贷款界定为“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