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车载终端渗透率提升之道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智能网联车载终端渗透率提升之道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载终端形态多样化,包括传统的2G/3G/4G、T-BOX(Telematic BOX)、Tracker、OBD(On-Board Diagnostics)、UBI(Usage Base Insurance)、智能后视镜、行车记录仪,以及ETC有源车载终端OBU(On board Unit)和汽车电子标识无源OBU等。随着5G商用化时代和C-V2X预商用时代来临,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终端的产品形态正在发生变化。

本文着重探讨C-V2X车联网车载终端产品形态,以及C-V2X车联网车载终端渗透率提升的典型趋势:商用车先行,乘用车上量;后装先行,前装上量;路侧“覆盖率”带动车载“渗透率”。

为什么需要智能网联?

未来的车将越来越聪明。单车智能主要包括决策层、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传感器、处理器等核心组件。L4/L5自动驾驶决策层主要依靠AI算法、深度学习等技术,为车辆提供驾驶行为决策判断;高精度地图和定位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能力之一,是对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有效补充;传感器是自动驾驶的眼睛,主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等,例如超声波雷达探测距离为5米,激光雷达为100米,摄像头为150米,毫米波雷达为200米的融合感知组合;处理器是汽车的大脑,车载计算平台包括芯片、显卡、硬盘、内存等,一般L2需要计算力100TOPS。

推荐阅读